掌声说课稿

信息发布者:admin

一、说教材  

     《掌声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,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:女孩英子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,腿脚落下残疾,从此内心很自卑,“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”。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,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。当她犹豫再三“一摇一晃”走上讲台正紧张害怕的时候。想不到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。在这掌声的激励下,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,走出了困境,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,变得活泼开朗,开始“微笑着面对生活”。课文以英子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,言简情浓,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,展现了两次“掌声”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。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、鼓励和尊重,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。

       二、说学情  

      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,读懂这个故事应该没有什么困难,因为文章的语言质朴简单。但是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而深厚的情感,不是简单读读课文就可以理解。为了让学生在情景中入情,在拓展延伸中升情,针对本班学生特点,我打算以“英子情感变化这一条主线将掌声前后的英子进行对比”,让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、品读、去体会英子的情感变化,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,进而明晰文章所蕴含的道理。

       三、说教法、学法  

      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“教是为了达到不教”,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放手让学生读读、划划、议议。通过创设情景感知词语的意思,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等等,比如: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,不断通过读去感悟,揣摩,体会,学生表现出“个性化”的读书感悟。根据《语文课程标准》对本年段“能质疑,能联系上下文,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。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,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。”的基本要求,并结合本班情况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:

       四、说教学目标

       1、知识目标:认识“麻、症”等10个生字;能准确认读 “小儿麻痹症、残疾”等14个词语;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       2、过程目标: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,扣住词语理解句子,扣住句子体悟感情,扣住感情升华知识。

       3、情感目标: 通过抓重点词语的理解及感情朗读,感受到英子性格的前后变化,初步体会掌声的神奇作用。

      五、说教学重、难点

      教学重点: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,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,学会生字、词。

      教学难点: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,初步体会掌声的神奇作用。

       这篇课文需要2课时完成。第一课时内容:质疑问难,初读感知(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确,把课文读通顺),理清课文脉络,概括主要内容,围绕主线,精读感悟(初步感受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,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过程)。第二课时内容:自主读悟,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。联系对比体会英子情感变化及其原因,学文悟理,交流让我感动的语句,并进行摘抄。指导学生书写生字。交流反应残疾人自强不息或社会帮助残疾人的小故事。在这里我只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详细说明。

       六、说教学过程  

      (一) 谈话导入,揭示课题。

     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教学伊始我采用了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然后引出课题,板书课题,读题。通过读题质疑,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,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。通过读书,了解课文内容,知道了“掌声”前后发生的事。这样设计的目的之一,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,着力体现自主与探究式学习,增强学生读书的目的性,使他们更有兴趣,更积极主动学习。这样由老师的思路转化成学生的学路,做到顺学而导。

     (二) 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
       整体感知是深入阅读的前提。此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带着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。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,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,画出生字词,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,每个自然段都有几句话组成,主要内容,在不懂的地方标上小问号。在初读检查,我力争做到位,我首先抓住课文中的新词、重点词或词组让学生反复的认读,然后让学生找一找,画一画,读一读带有这些词语或词组的句子。同时指导“落”字的读音并在本堂课上让学生说说“落”字其他的读音,通过比较,加深了记忆。较难区分的音近字“忧郁”和“犹豫”,我就采用指名到句子中读一读,齐读的方式,帮助学生读准字音。努力让学生学得愉快,练得扎实。 在此基础上再指名五个学生分段接读课文,其他同学认真听,边听边想: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?文中的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这样带着问题听读,听读中伴随着思考,听读后,就让学生交流看法,这是让学生谈出初步的感受。通读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。在这一环节中,主要是给足时间,让学生在自由读文中扫除阅读中的障碍,梳理思路,了解课文大意,整体感知,为后面的精读品悟蓄积情感。

     (三) 精读课文,感悟情感。

       阅读教学忌讳对文本语言过多的分析,支离破碎的讲解,而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、感受。本环节我围绕英子情感变化组织教学。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之中,与人物同欢笑、共悲戚。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、句子采用多种方法感悟、体验、拓展。在教学掌声前的英子时,我通过让学生自读找出重点句(英子自卑的句子),谈体会;细读重点句,品字词; 如:“她很文静,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。上课前,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,下课后,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。”(抓住“总是、又总是、默默地、早早地、最后一个”感悟。)再读重点段,指导朗读,这样层层深入,以读代讲,保证了读的时间,保证了读的形式,保持了读的兴趣。这样的读,一遍有一遍的要求,一遍有一遍的效果,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,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。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英子的心理变化过程,我让学生先抓住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的第一、二句话中描写英子动作、神态的词,如“立刻”“低头”“犹豫”“慢吞吞”“眼圈红红的”等词语去细心品悟,再引导学生揣摩“英子此时在想些什么?”进而体会英子犹豫不定的心理,初步感知人物心理活动。这个偶然的机会使自卑的英子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,然而,经过内心的矛盾斗争后,她终于战胜怯懦,走上了讲台。先让学生真正读懂了英子的心理时,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,这样学生一步步地很自然地走进了英子的心里,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。当英子由一个忧郁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个自信的女孩子时,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,想想她还敢自信地参加哪些活动?孩子从想到说,积累了语言。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挖掘,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,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。最后通过掌声前后的对比,让学生感受到英子性格的前后变化,初步体会掌声的神奇作用。也为下节课教学埋下了伏笔。

      (四) 总结设疑,课外延展

       一个自卑、忧郁的英子后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了,那到底是什么让她有这么大的变化呢?那么掌声的背后又说明什么呢?掌声真的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吗?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。

      七、说板书设计

     自卑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活泼

     掌声

     忧郁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开朗

      本课板书是依据课文线索,将文中作者的思路、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,三线合一。将学生的认知引导到英子从“自卑、忧郁”到“活泼、开朗”都是掌声的力量这条线上来,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。这样做符合板书的目标性原则,直观性原则和条理性原则。

本页答案点评

用户评论

我要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