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标说教材
信息发布者:香草
一、说课标:
(一)识字与写字
1、喜欢学习汉字,有主动识字的愿望。
2.认识550个生字,会写其中250个。
3、认识大小写字母,熟记《汉语拼音字母表》。
4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,能按笔顺规则写字。字写得正确、端正、整洁。
5、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。(新课标)写字姿势要正确,并强调了写字教学的分量,明确指出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天天练字,所以更强调了写字姿势的重要性。
(二)阅读
1、喜欢阅读,感受阅读的乐趣。(新课标)初步养成从小爱护图书的习惯。
2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3、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。
4、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,乐于与他人交流。
(三)口语交际
1、学说普通话,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。
2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,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。
3、能与别人交谈,态度自然大方,有礼貌。
4.有表达的自信心,积极参加讨论,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(新课标)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。
(四)写话
1、对写话感兴趣,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。
2、根据表达的需要,学习使用逗号、句号、问好、感叹号。
二、说教材
教材主要内容:
共设八个专题,分为八组:多彩的春天,家庭生活,保护环境,快乐的夏天,动脑筋想办法,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,我们都有好品质,我们身边的科学。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,蕴含教育价值,把知识、能力、方法、情感融为一体。每组包括1课“识字”、4-5篇课文和1个“语文园地”,各部分相互联系,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。课文共34篇,内容丰富多彩。“语文园地”包括四个栏目:我的发现--鼓励学生探究发现,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,主要是识字的方法;日积月累--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、优秀段篇;口语交际--与专题联系,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;展示台--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。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。
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,分别在课后标明。此外,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。最后是两个生字表:表(一),列出了全册要求认识的字;生字表(二),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。
本册教材特点:
1、 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,充分体现整合。
每个单元,从导语到识字课,到课文,到语文园地,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、口语交际、实践活动,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。如第二单元,在简短的导语之后,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,既认了字,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、孝敬父母等道理。接着,编排了《看电视》《胖乎乎的小手》《棉鞋里的阳光》《月亮的心愿》四篇课文,教育学生关爱他人,尊敬长辈,乐于助人。在语文园地里,安排读读背背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《鞋》;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。每个单元都是如此,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,体现了《课程标准》避免烦琐、加强整合的思想。
2、 安排独立的识字课,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。
全册教材编排八课识字,每个单元一课,放在单元的开头。识字课大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,有:成语(词组)组成的韵语、三字经、对子歌、反义词、诗歌、谜语、谚语等。
如,第一单元的识字课,由八个词语组成:“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”。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,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,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。
又如,第五组的字谜识字课:“左边绿,右边红,左右相遇起凉风。绿的喜欢及时雨,红的最怕水来攻。”谜面的文字很美,学生可以在动脑筋猜谜语的过程中,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。
所有的这八课识字课,内容均贴近每一单元的专题,且易于朗读。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、内涵丰富的识字课,学生不再仅仅是识几个字,而是在识字的同时,积累优美的语言,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。
3、 改进呈现形式,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“学本”。
4、 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。
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目的:
人教版教材与其他版本在设计上有一定的优势,以苏教版为例,相比之人教版教材采用了以专题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,形成了自己的“亮点”。而且,围绕这些专题选择的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,体现时代特点,蕴含教育价值。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宽泛,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,其中涉及热爱祖国、热爱家乡、热爱自然、热爱科学、家庭生活、社会生活、优秀人物品质、动脑筋想办法、爱护动物、保护环境、用心思考、勇于创造等方面的内容。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,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,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。教材无论是编写体例还是教材的呈现方式,不仅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,而且反映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。
教材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
本册教材横向整合最突出的体现在:
每一单元从导语---识字课----课文---语文园地口语交际,都是围绕一个专题来编排的;
其纵向整合体现在:
1、阅读 一年级在阅读方面要求学生正确、流利的朗读,直到二年级就要要求学生学会默读,不出声、不指读;
2、写话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没有明确指出些话的要求,只要能简短的写出一句通顺的话,并学习使用逗号、句号、问号、感叹号。而二年级要求学生有更高的要求了,并且能正确使用逗号、句号、问号、感叹号。
3、查字典 一年级的学生只是培养查字典的习惯,能用音序查法找到这个字,二年级就要求学生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都会使用。
所以从教材编排上来看由浅入深、螺旋上升,体现了课标要求的立体式整合。
三、说建议
教学建议:
1、识字和写字 (新课程标准较为突出的一点:适当减负,一年级的识字量较之前有所减少,它追求的是学习效率的提高,以及激发兴趣,教学生学会学习。)
根据本册的教学目标,结合本班的教学情况,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:
一年级学生首先是一个习惯养成教育,在动而有序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听、说、读、写综合能力
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,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,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,提倡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记字规律,将已经学过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。自己在识字教学中通常是小组交流识字,方法也很多,有:加一加、减一减、猜谜语等学生都很感兴趣。为了加深印象,本学期我让学生制作生字卡片,每一单元进行归类,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同伴、家人练习拼读。
2、阅读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(新课标突出了阅读教学也有新的理念,那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,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,老师应加强指导,但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。)
在阅读教学,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。通过集体读、分组读、领读、男女学生对读、配乐读、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,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、读流利,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,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,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。
3、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
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,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,例如:第一单元的主题是“多彩的春天”,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就是“找春天”,内容贴近学生生活,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,易于达到相互交流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其他单元也是如此。
4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
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努力开发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,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,与教材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。例如:语文园地展示台中,会开展丰富的活动,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,走出校门,走进生活,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、运用语文。
评价建议:
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,行为习惯差异大,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功能,通过自评、师评、互评,关注每个学生的处境和需要,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,促进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。具体操作有以下几种方法:
一、识字写字
1、利用编写的生字组成的短文让学生认读。
2、每篇供测试的短文均含所学生字100个以上,学生认读时教师不催促,不作提示,只对读错的字作上记号,学生开始读错,后又自行纠正,应视为正确。3.学生用剪报、搜集商标等多种方式向教师展示并读出自己在课外认的字,以此来检测。在前三单元语文园地中“展示台”的识字擂台和识字加油站中,就是采取了让学生到外面收集生字。学生的渠道很多:有的在广告牌上,有的到超市里,有的在报刊杂志上,字典上、电脑上,收集的这些生字到校后同伴之间互相交流认识,这样无形中扩到了他们的识字量。
4、每次作业面批时,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,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,并给予奖励;每节写字课上,进行写字比赛(包括写字的姿势,同桌互相监督),借助展台,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评比,同时也能取长补短;定期办作业展览,将写得好的学生作品放进学习园地(教室班级文化板块上),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,增强学生的自信心,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。
二、阅读
1、创设情境,让学生想读、爱读。
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、图片、表演、多媒体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,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,让学生进入角色,变“要我读”为“我要读”。
2、转换角色,分角色朗读、表演朗读。
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,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、富有童趣。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,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言的表达、记忆;通过演读,能很好地突出课文重点,突破难点。如学习《春雨的色彩》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,分角色戴上头饰,分别扮演:小麻雀、小黄莺、小燕子,学生就能读得津津有味。学生进入情境后越读越想读,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了。
3、老师要当好指挥,及时激励和评价。
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,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, “你读得可真好!” “真棒,比老师读得还好!”……即使读得不够好时,老师也要说“读得有点感觉了,谁能比他读得更好?”
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,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,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。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,教师可说:“你的声音真洪亮,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!”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,声音很美,但是声音太小时,教师就说:“你读得可真好!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!”等等。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,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,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。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。得到表扬和激励,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,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。
4、教师范读,带动学生。
结合本班学生的读书情况,平时不善于读书,可能与老师的教法也有关系吧,所以我也在极力设计自己的课堂,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。例如:在刚讲过的《美丽的小路》一课,课文也较长,所以我给学生先做了范读还加上动作,学生特别兴奋,争先恐后要上台表演读,包括平时很不积极的学生,所以教师的范读很重要。
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
(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),体现在:
(一)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。
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,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,还承担着丰富的生活经验,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。因此,在课堂教学中,要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,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,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,综合提高语文素养。
(二)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。
21世纪,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,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。我们的语文学习应充分利用网络,形成网络资源共享,特别是前年安装班班通,让我们一线教师在授课时较为方便,学生也能更直观的观察,激发对学习的积极性。
(三)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。社会是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,包括了:
1、生活资源。“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。”因此,我们在语文教学中,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,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,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。例如:在刚刚讲过的语文园地“识字擂台”、“识字加油站”中,我让学生走出校园搜集生字。
2、自然资源。自然景观赐予人们很多的美丽和灵感,根据学生学习需要,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大自然怀抱去观察。如:第一单元的主题就是多彩的春天。春天到了,组织学生到外面走一走,看看许多富有春的气息的景物,自然就找到了春天的特点。
(四)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。
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,是师生、生生之间交流、互动的过程,在这过程中,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,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可供教师使用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,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,善于捕捉这些生成性资源,并且加以有效地利用,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。
总之,教师要凭借教材的优势,创造性地进行教学。通过指导语文学习,不仅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,而且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,主动学习,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。(以上是我对教材的认识,如有不当之处,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。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