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,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了《珍珠鸟》一课,收获颇多: 课始,我揭示课题“珍珠鸟”后,质疑:“你们见过珍珠鸟吗?”同学们都摇头。我便顺势激趣:“顾老师也没有见过,于是就去花鸟市场去找,可找遍了花鸟市场,也没有找着。最后,顾老师用网网到了2只珍珠鸟。你们猜,老师用的是什么网呀?”这样,一制造悬念,学生要了解珍珠鸟的欲望高涨。当我出示从互联网上下载的珍珠鸟的图片时,学生观察十分仔细,都能把珍珠鸟的外貌特征讲清楚。在初读课文时,学生也能顺利地找到描写珍珠鸟外貌的句子。我想,这都是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的功劳。 《珍珠鸟》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,美文要美读。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“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,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,变成活的语气”。而朗读正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、真切的感知。在这个环节中,我主要采用师生引读的方法,把珍珠鸟胆子变大的词语串联起来。在这其中,我不忘引领学生表现冯骥才爷爷对小鸟的喜爱,朗读指导细腻无痕。例如:在指导学生齐读第3段时,我导读:“这是一只胆小的珍珠鸟,你们可得小心翼翼,别把它吓跑了。”在品读后,不忘小结:“冯骥才爷爷不仅用吊兰的垂蔓保护着小鸟,也用自己的爱心保护着小鸟。”在指导读第6段中的句子,我重点指导读好:“呦,雏儿!真是这小家伙!”从朗读技巧儿化音“雏儿”的指导,两个感叹号的强调到“小家伙”背后隐藏着喜爱之情的品味。学生逐步把冯骥才爷爷对小鸟的喜爱读得入情入境。通过揣摩品味,指导学生反复朗读,在个性化朗读中,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逐步被打动,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蕴。 语文课承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,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。在这一点上,我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能力。我让学生发挥想象,此时,睡梦中的珍珠鸟会想些什么呢?珍珠鸟咂咂嘴巴又会说些什么呢?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进行想象补白。通过角色互换,很好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情智和心灵去感受、抒发他们心中一曲曲美好的歌。 我想,让我们语文课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,心灵世界里的一股甘泉,真正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,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。 |